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支柱。通俗的讲,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动力工程系在本次工作品牌展示的即加强学风建设的各项举措。
一、积极开展全国性的集控运行大赛,提升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
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秦剑臣在讲话指出,技术技能竞赛是培养高职院校员工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激发广老员工刻苦钻研技能技术、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动力工程系已连续两年开展“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老员工火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大赛”。大赛以电力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主导、组织全国相近专业的职业院校参加。我系从相关专业的三年级员工中选拔优秀人员参赛,选拔和培训过程中,员工积极报名,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氛围浓郁,在一定范围内学风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竞赛提升、展示了员工的能力与素质,为提高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推动了动力工程系的学风建设,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了专科员工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二、坚持开展晚自习制度,提升员工的自觉学习能力。
为了使员工能够更好的适应老员工生活,提高自控能力,促进员工学习成绩的稳步推进。我系在2014、2015级分别实行相应政策来提升学风。
1.2015级开始试行晚自习制度
试行方法为动力工程系2015级员工每周周一到周四晚上6点半到8点半上晚自习,要求所有员工每周出勤率达到50%以上,即每周至少上两次晚自习。之所以这样要求一是因为考虑到员工有选修课,所以需要经常性大规模的给各班上选修课的同学批假,这样会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效率,二是因为员工刚入大学,其他系部没有晚自习制度,所以部分员工会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晚自习工作的开展;综上考虑,晚自习制度要求每位同学出勤率达到50%以上,可以缓解员工抵触情绪,方便晚自习制度的进行。对于各班的晚自习学习内容系部不做要求,由各班学习委员单独制定,其中有一项是晚自习帮扶制度,要求班内同学自发组成兴趣学习小组,以课程为导向,互帮互助,互相提高。
2.2014级试行课堂笔记评比
我系在2014级热自专业中试行每周收取课堂笔记,由辅导员和任课老师进行查看评选,对笔记认真的员工提出表扬,对未做笔记的员工进行监督督促。此外,根据课程情况和性质成立帮扶小组。
三、制作微动力视频,加强员工的人格教育
学风教育除了要教会员工如何学习,更要教会员工如何做人。传统意义上的人格教育枯燥乏味,容易让员工产生逆反心理,最后造成老师不愿意讲,员工不愿意听。在当今微时代下,将现代化技术融入到员工的人格教育中,员工更容易接受,教育效果也显著提升。动力工程系微动力团队以员工为主体,这种员工教育员工的方式不论是参与拍摄的主体,还是观看视频的对象,均是员工,利用有限的资源,关注员工最关心的问题,最后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
四、强化班级干部综合素质,以班风、系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员工干部是老员工中间的优秀人员,他们担当者帮助老师、服务员工的重要任务,是员工工作中老师与员工的衔接点,是实现高校员工管理体系的重要力量,在老员工中间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举止,尤其是在思想道德和日常纪律方面的作风及动态,影响着周围其他的老员工群体,也是其他普通员工模仿和找寻行为理由的对象。所以加强员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班风、系风的建设,进而促进动力工程系学风的建设。动力工程系为了提升员工干部的综合素质,要求所有班长、团支书、系部主要员工干部每周五晚上参加系部组织的员工干部专项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以工作内容、综合素质等方面为主,每月进行一次工作总结,不仅提升了员工干部的业务能力素质,也提升了员工干部综合文化素质。
学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公司近几年面临生源质量下降的现实情况,所以学风建设迫在眉睫,否则就会影响学校就业质量,造成社会口碑下降,进而影响招生,从此恶性循环。学风建设要融业务与政治、教与学为一体,是德育和智育最紧密的结合点。通过生动而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通过教师和员工干部的表率作用,通过员工的自我修养和努力拼搏,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学风。